8月12日,阅文集团发布2024年年中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阅文集团实现营收41.9亿元,同比大增27.7%;期内盈利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4%;其中,版权运营收入同比大幅增长75.5%,版权运营及其他整个业务板块的收入同比增长73.3%,达到近三年内的最大增幅。
期货黄金杠杆是多少
版权运营收入同比大增,贡献过半收入
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的毛利有较大增长,同比增长29.8%至约20.8亿元,不过毛利率同比增长幅度并不大,今年上半年为49.7%,去年同期为48.9%。
从业务板块来看,在线业务收入同比减少2.2%为19.4亿元,这部分包括了在线付费阅读,网络广告以及在第三方平台上分销的第三方网络游戏所得收入。当中占比最大的以付费阅读为主的自有平台产品收入近17亿元,同比略微下降了0.9%。腾讯渠道的在线业务收入同比下降最多,达到26.2%,约1.3亿元。财报解释称,该部分减少主要由于公司聚焦发展高质量的付费阅读商业模式,更多内容通过投资回报率更高的付费阅读渠道进行分发,从而导致免费阅读渠道的广告收入持续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同期相比,版权运营及其他业务板块的总收入反超在线业务达到22.5亿元,同比增长73.3%,在总收入中占比过半。版权运营收入由2023年同期的12.5亿元增长至22亿元左右,占总收入的52.6%。这部分总体业务的收入主要反映来自制作及发行电视剧、网络剧、动画、电影,出授版权,运营自营网络游戏及销售纸质图书的收入。版权运营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爆款剧集、电影及动画上线数量增加,以及阅文将IP授权给合作伙伴进行改编的业务规模扩大。
此外, 短剧、衍生品及收藏类卡牌等新业务于上半年显著增长。阅文在财报中特别提到,今年上半年影视业务尤为亮眼,电影《热辣滚烫》是目前2024年的全国票房冠军,随后播出的电视剧《与凤行》《庆余年第二季》和《玫瑰的故事》亦取得佳绩,为阅文创造了“爆款年”的好开局。阅文方面透露,下半年将有更多精品短剧项目上线,包括《庆余年》短剧也在开发中,长短剧联动形成互补,满足观众多元化的观看需求。
卡牌成高热度IP衍生品,授权、自研并进
财报后的电话会上,阅文集团CEO兼总裁侯晓楠以《庆余年第二季》为例解释了阅文如何进行IP深度开发:“首先,在剧集热播期间,我们的起点读书APP上线了庆余年的活动专区,推出了全新的番外如叶轻眉日记、小说的世界观、人物设定及档案等等,以及一系列粉丝的互动活动,吸引用户对于这个内容的热烈讨论,带动原著相关的阅读量环比增长38倍,起点读书APP的DAU(日活跃用户)也创下年度新高。在商业化变现方式上,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的线下衍生品,包括11款《庆余年》盲盒和软周边以及包含308个卡面设计的高端收藏卡牌。盲盒销量超过20万只,影视卡牌在该剧播出之前的GMV(成交额)就高达2000万,销量位居影视类收藏卡牌历史第一。同时,我们还将庆余年IP授权给3C数码、食品饮料等多个消费品品牌,进一步放大了IP的热度和商业价值。”
侯晓楠还提到,目前卡牌这类衍生品的市场非常火热,对于IP衍生品的运营思路,从商业模式来看,目前考虑的是授权和自研并进。阅文会发挥各方优势,对于复杂的供应链和一些重成本、长周期的品类,会授权给优势的品牌方;对于一些成熟的、短平快的、轻型的品类,会考虑以自研为主、授权为辅的方式并进开发,共同做大规模。据了解,后续,阅文还计划推出《大奉打更人》等影视及《全职高手》《狐妖小红娘》等动漫卡牌产品,并推动其实现全球发行。
关键用户数据未见明显增长
此外,从关键的用户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阅文表现欠佳。财报显示,自有平台产品及自营渠道的平均月跃用户由2.1亿人同比减少16.9%至约1.8亿人;自有平台产品及腾讯产品自营渠道的平均月付费用户与去年同期几乎持平,均在880万人左右。付费阅读业务的每名付费用户平均每月收入从32.3元同比减少1.9%至2024年上半年的31.7元,主要由于不同产品的收入组合变动所致。
上半年阅文的收入成本同比增加了25.6%至21亿元,财报解释为主要是由于上线的电视剧、网络剧、动画及电影数量增加, 相关制作成本上升;以及加大了对高品质内容的投资,导致内容成本增加。如果刨除“其他”部分的成本,内容成本占比最高,但比例从去年同比的22.9%下降至20.4%。电影制作成本则在提升,由去年同期的8.2%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5%,反超去年还排名第二的平台分销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化成为驱动阅文长期增长的另一关键引擎。截至2024年6月30日,阅文海外阅读平台WebNovel向海外用户提供约5000部中文翻译作品和约65万部当地原创作品。此外,在AI助力下,WebNovel新增了超过1200本AI翻译作品,覆盖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德语、法语、印尼语等多种语言版本。在WebNovel畅销榜前100的作品中,AI翻译作品占比约40%。
采写:南都记者 徐冰倩